當前位置:電競都 >

客戶端遊戲

> 矽谷風投錯失精靈寶可夢GO 型別營收有何認知

矽谷風投錯失精靈寶可夢GO 型別營收有何認知

近日,據市場調研公司Sensor Tower的報告顯示,《精靈寶可夢GO》(Pokemon GO)自7月6日上線到8月1日,遊戲內營收1.6億美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從線下商店獲得的廣告收入。

這樣的成績足以令任何一家開發商羨慕,也足以令任何一家風險投資惋惜,因為Pokemon Go的背後跟風險投資沒什麼關係,而幾乎每個成功的矽谷故事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。

矽谷風投錯失精靈寶可夢GO 型別營收有何認知

是Niantic不缺錢?NO!事實剛好相反。去年,Niantic正處於Google重組更名Alphabet過程中,為了避免Niantic成為Google大組織架構中的一個部門,Niantic CEO John Hanke要求從Google中剝離出去。剝離出去後,Hanke堅持做LBS遊戲,但在融資路上到處碰壁,一是當時風險投資對LBS的理念不買賬,二是John Hanke堅持Niantic1.5億美金的估值讓投資者退步。

最終,Hanke從Google、任天堂、The Pokemon Company及一些其它投資者中拿到了3500萬美金,這也是其第一筆也是唯一一筆融資,讓Niantic估值達到1.75億美金。

Pokemon Go僅上線一個多月,花旗銀行的報告顯示這家公司的估值可能已經超過了30億美金。隨著Pokemon Go的繼續發酵,可能後續估值更高。

對Niantic來說,這是堅持與逆襲的故事。而對於某些風險投資來說,這是“親自把錢推開”的經歷。

矽谷風投錯失精靈寶可夢GO 型別營收有何認知 第2張

以下是記者編譯的內容:

上個月,Pokemon Go迅速成為遊戲榜的霸主,而它成功的背後有很多功臣。

首當其衝的是其研發公司Niantic Labs的CEO John Hanke,他把地圖和遊戲知識結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款史上最成功的移動遊戲。Google也功不可沒,它讓Niantic剝離出去,追逐自己的理念,目前擁有Niantic的股份不足30%。當然,還有任天堂,是它把Pokemon IP授權給Niantic,並證明它的角色也可以在移動遊戲取得成功。

但是Pokemon Go成功的背後卻沒有風險投資的身影。我們知道,幾乎每個成功的矽谷故事都其助力。上週我們報道過,去年夏季,在Niantic從Google、任天堂和The Pokemon Company獲得第一筆且是唯一一筆融資之前,很多頂尖的科技投資公司都拒絕投資他們。

這些投資機構不願意投資Niantic透漏出當時Niantic不穩定的狀態,當然也說明這些風投對未來的移動應用和遊戲缺乏遠見。據訊息人士透露,至少5家大型風險投資機構跟Hanke會談過。

其中三家——Andreessen Horowitz, Sequoia Capital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& Byers拒絕對此事作出迴應。

2015年夏天,Niantic處在十字路口。當時Google正在經歷更名Alphabet的重組過程中,Niantic只有一款小眾的LBS遊戲《Ingress》,面臨成為Google組織架構中一個部門的命運。Hanke不願意回到龐大的Google組織架構中,所以他跟當時Google CEO Larry Page和管理人員David Lawee表示,他想獨立出來。

那時,他已經開始跟日本公司The Pokemon Company洽談相關事宜。The Pokemon Company監督Pokemon品牌的所有授權合作。另外,Niantic也開始在製作一款新的移動遊戲。他唯一缺的就是錢。

有了這個想法後,Hanke開始尋找風險投資,跟他們闡述他的遊戲公司理念,但是毫無成效。其中一家不願意曝光公司名字的知情人士表示,他們的談話大部分是關於LBS遊戲理念和《Ingress》,並沒有提到Pokemon。

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士表示,“在Niantic獲得Pokemon授權之前,我就知道這家公司,也關注過LBS遊戲一段時間。問題在於這個理念看起來可行,卻從未成功過。”

跟Hanke會談過的其他風險投資在那之前就投資過LBS遊戲,但都失敗了。Kleiner Perkins和Accel Partners投資過Booyah,其LBS社交遊戲《MyTown》是早期實驗者,但沒取得什麼成績。另外一位投資者表示,簽到應用Foursquare是他輕視Niantic的另外一個原因。

“2011的推出的《Shadow Cities》,紐約時報為之瘋狂,認為這是遊戲的未來。”獨立遊戲分析師Tero Kuittinen表示,“這個遊戲可以讓使用者在現實的紐約街道收集分數和對戰,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。”

同時,Kuittinen也提到,風險投資可能已經厭倦了免費內購模式的手遊行業,遊戲公司因為早期幾款爆款就呈現爆發式增長,但是在後續產品上卻陷入掙扎境地。他表示,Zynga和King公司都是如此,另外Machine Zone、Supercell也依賴於換皮產品才得以維持。

Niantic沒能和風險投資達成協議的另一個原因是雙方的估值差異。Hanke認為Niantic估值在1.5億美金左右,但一些投資者認為對於Niantic第一輪融資來說,這個估值過高。在跟FORBES採訪中,Hanke並沒有詳細談論這個問題,但是在今年3月U.C。 Berkeley哈斯商學院的視訊演講中,他提到,“我們認定的估值跟VC投資通常投資初創公司的估值是存在一些差異”。但最終Hanke拿到了3500萬融資,這讓Niantic估值達到1.75億美元。投資者包括Google、任天堂、The Pokemon Company、幾名天使投資者以及舊金山的Alsop Louie Partners。

矽谷風投錯失精靈寶可夢GO 型別營收有何認知 第3張

Pokemon Go的巨大成功證明Hanke的堅持是正確的。儘管Pokemon Go在很多國家還未上線,但是根據SurveyMonkey Intelligence資料顯示,僅僅美國市場,日營收就達到600萬美金左右,且到今年底,營收可能超10億美元。現階段雖然Niantic的估值是一個未知數,但花旗銀行的報告顯示Niantic的估值可能超過30億美金。

不過,還是有一位錯失這次投資的人士表示,他仍舊不看好這類遊戲。“Pokemon Go的巨大成功反映了Pokemon IP的號召力,其成功主要歸功於這部日本動漫的影響力,”他繼續說道,“這個現象能維持2年還是10年?大多數現象表明僅能維持2年而已。”

Foursquare的聯合創始人兼董事Dennis Crowley並不同意這個觀點。他表示,“Pokemon Go讓5000萬的使用者明白LBS,是眾多嘗試卻失敗的LBS遊戲模式的驗證。”

“Pokemon Go的成功會讓更多的人制作更多的這類遊戲--更多與現實世界互動的遊戲。”他補充到,“這也讓開發者在向VC解釋LBS模式時變得更加容易。”

  •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,轉載請註明 https://dianjingdu.com/khdyxgl/zxwgo.html